社会主义革命对于女性的意义

联系人投稿

在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当中,我们观察到了这么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不断下降的问题。对于此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对每一位马克思主义者而言已然成为重中之重。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生育成本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经济地位上逐渐取得了越来越独立的位置,使得她们不愿意将自己的位置安放于传统的私有再生产领域——家庭之中。她们不愿再依附在男性身上;同样对于许多无产者男性来说,由于难以承担的起现代社会愈来愈高的传统婚育与家庭维持成本,他们选择了单身。生活在社会化大生产体系的无产者的吃穿用度都被社会供应,本身也没有什么私有财产可供后代继承,因此对他们而言,组建家庭毫无必要——今天两性在舆论和法律等一系列上层建筑的冲突来源都源于其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传统父权家庭婚姻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当下社会的物质经济基础,使得旧的两性社会性别秩序开始走向瓦解。这一进程叠加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与原子化,使两性发展亲密关系变得越来越难。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对立愈来愈加剧,旧的社会制度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其当下的经济物质基础,进而导致作为表象的生育率不断下降。

男女确实存在生理差异,这点是不争的事实,可为什么这种差异能造成男女的不平等?保守派与资产阶级卫道士总是将这种不平等的差异归根于女性生理各方面弱于男性,但实际上,我们十分清楚男女在各自的分工领域都是各有各的优势。女性在劳动再生产领域(如脑力劳动等在资本主义社会内不直接通过个人体力劳动剥削进行的生产与再生产活动)内经常强于男性,而男性在劳动生产领域内大多强于女性——这由各自的所具备的先天生理优势却在文明社会里成为彼此的诅咒。虽然资产阶级的保守派卫道士总是喜欢拿社会劳动生产领域或市场经济竞争领域来论证男性的优势,而在直接使用个人体力劳动的社会生产领域内,男性劳动参与率也确实高于女性劳动参与率,但这些保守派们却却就此忽视了女性在劳动再生产领域与家庭领域内的贡献,如果将女性在劳动再生产领域与在家庭内部的劳动时间与付出也算上,其实男女在社会内的劳动时间、付出,与产生的价值是几乎一致的。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不平等的差异?是私有制社会下的养育制度,私有社会养育体系下必使得已婚已育女性在家庭内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劳动时间付出,这就必然损害女性在社会公共领域内的生产劳动时间和价值,从而使得自己在经济上不得不依附于男性。只有将私有再生产劳动家庭领域转变为社会公共领域的公养公育体系,女性的再生产劳动价值才能被社会承认,男女才能迎来真正的平等: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对于女性的意义就在于此――消灭私有制下刻板性别印象分工!消灭阶级制度以及伴随而来带来的父权制对女性造成的双重压迫!只有如此,性别矛盾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共产主义者》编辑部欢迎各位同志来联系我们并进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