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者》编辑部
2025年8月30日至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在天津召开。此次会议被官方称为“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上合峰会,共有20余国元首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会场布置在海河之滨,红毯、夜宴、文艺表演齐备,媒体渲染为“全球南方团结盛会”。
习近平在会上强调上合组织要承担所谓“更大责任”,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普京呼吁深化安全与能源合作;莫迪则在与习近平的双边会晤中强调中印要“妥善处理边界分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更是在会中将中国称为“多边主义的支柱”。
会议通过了多份合作草案,其中包括所谓《天津宣言》以及“未来十年战略”蓝图。对外宣传的关键词是“团结、合作、多极化”。
一方面,天津峰会规模浩大,看似中国在多边舞台上的又一次外交加冕;另一方面,会议实质性成果寥寥,几乎没有触及任何真正的核心问题——印巴冲突、巴以冲突、南亚混乱、东南亚局势、中亚民族矛盾等触及中国统治阶级在这些地区势力圈扩展的核心议题全部没有提及,全部官方文件也仅仅是一遍又一遍地复读所谓经济发展的宗旨。
印度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经济投资、势力圈划分等议题上与中国立场不同,却仍然与会“畅谈”。普京连续几日同习近平谈“安全合作”,但俄乌战争使得俄罗斯本身陷入长期困境,而中国政府也不愿把自己拖入一个无底洞般的战争泥潭。至于与会的各个中亚国家,它们大多依赖中俄投资与贸易,难言真正的独立自主,出场也不过是为了左右逢源、求取外部力量支持。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矛盾:舞台上的“团结”,与现实中的分歧,形成鲜明落差。天津峰会表演的,是帝国主义之间的合影。上合组织的本质,是所谓“非西方式资本主义阵营的俱乐部”。它一年一年地试图举起一面反对西方建制、反对大西洋主义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所谓“正义大旗”。然而,上合所依靠的金字招牌“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在俄罗斯语被用以为车臣与中亚的军事行动背书;在印度,则是借口扩展对克什米尔的统治。经济合作也是如此。中国强调“一带一路”,俄罗斯推销能源,中亚国家希望获取贷款,印度则更多是在权衡——马克思所批判的法式高利贷帝国主义改头换面出现在遥远的亚细亚。到头来,上合组织的统治阶级头头们用替换了美元霸权的人民币贷款、卢布石油、卢比结算粉饰在看似反对美帝国主义和西方霸权的面具下更加变本加厉地压榨全亚洲的劳苦大众。
天津峰会的宣传口径,将其包装为“全球南方的团结”。但“全球南方”的无产阶级究竟得到了什么?山河四省的工人并不会因为“天津宣言”而涨工资,克什米尔和费尔干纳的农民也不会因上合的新能源合作恢复被无尽的工业过度生产破坏而几近崩溃的土地资源。各国统治阶级在海河边缘举杯碰撞的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利益格局——新的贸易合同、新的军事合作、新的利益输送。
无论是所谓“正道世界”还是所谓“多边主义”都是各国资产阶级合谋瓜分世界市场;上合组织所支持的“反霸权”,是另一套霸权的翻版。帝国主义国家的峰会,从华盛顿的北约到天津的上合,本质上毫无区别:资产阶级之间的联合,绝不是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而是为了自己口袋里的金币和殖民地。
今天的天津峰会,被包装为“东方的多边盛典”——但正如百年前的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这些峰会不会给工人带来解放,而只会加剧对劳动群众的剥削压迫。
我们不屑于在天津峰会的宣言字句中寻找被压迫人民和民族曙光——无论是美国霸权还是中国主导的上合组织都只是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不同面具。
真正的国际主义,不是“上海精神”,而是《国际歌》所唱的: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我们要的不是海河畔的红毯与灯光,而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团结与解放;不是二十余国元首的握手,而是数十亿劳动者推翻剥削的自由联合。只有当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所有,只有当全世界工人阶级自由地联合、奋进,而不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扼死在战车下,我们才谈得上真正的“多极化”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