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者》编辑部
我们组织矢志建立一个统一的革命无产阶级政党,而且是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群众党。这是什么意思呢?一些政党采用了松散的架构,党员之所以为党员,更多是认同式的,而非建制式的。这种政党,只在面向国家层面政治需求的上层组织起一个协调性的集中会议,而在基层没有什么组织活动存在。因此,这样的政党就不能给予群众可靠的组织平台,而将自己的职能更多地落在协调精英政客之上。这便不能称作群众党。
我们要建设一个群众党,就意味着必须要在基层群众之中建立党的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力,首先出自成为党员的基层群众自己,即那个组织的所有成员。党的一切工具,例如联络网、集中的创作工厂、广泛统一的会议等,都可以为基层组织所用。这就是说,赋予基层群众一切参与政治、影响社会的条件。这样的组织应当广泛地在需要政治斗争的场所建立。这种广泛性放在无产阶级政党身上就尤为广阔,因为无产阶级数量多、范围广,在资本主义深度发展、商品经济发达成熟的当代,到处都存在无产阶级。这样的基层党组织,未来势必要建立成百上千个,即使达到万余也不为过,这是与无产阶级广泛分布的情况相适应的,也是团结起最广泛的力量所需要的。党的权力机关、宣传部门,使组织可以如同大工业生产的方式,批量地、协调地产出智慧和材料,这也为发展党的基层组织、走向群众党提供了帮助。这些集中的机关汇聚无产阶级最先进的力量,并有效地让其为整个阶级所用。提供经过整合的经验、大量的宣传材料,可以让基层的组织不至于从零开始发展,避免走前人已走过的弯路。
革命党与社会组织是两回事。革命党的活动范围很广,它要了解、参与社会所有领域的事情,要洞察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原理,并使自己成为关心、了解、懂得如何处理这些政治事务的先进分子,因而也就能够预测和指导事务的发展。群众党的基层党组织也和各种各样的群众组织是两回事。群众组织的工作安排决定于具体群众的当前需要,往往只处理成员一时所牵涉的事情,活动具有局部、临时的特点。当成员的事情一时解决,组织就易回到日常乃至空转的状态。党组织扎根于基层之中,绝非是溶解于其中。基层党组织活动的路线、方针不由其基层党员自己的一时取向决定,而由党的民主集中制下既往决议决定。不应是党组织听命于基层多变的心理情绪和临时需求,而是基层学习党的会议讨论出的智慧成果,同时摸清基层自己的情况,经过严密的头脑加工、推理总结,发展相适应的具体工作方法。在这样的条件下,党的集中智慧将得以教育给基层,使基层的眼光能站在长期、计划、周全的立场上。同时,实现党组织对群众/群众组织的领导,藉此教育群众,让群体有智慧、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行动。
有时革命党会遇见这样尴尬的情况,即它所代表的那个阶级,有时走在党的后头,有时也会走在党的前列。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并不是无产阶级的简单映像,而是这个阶级少数的先进分子理性加工过的反映。这就是说,革命党汲取了这个阶级(实际也包括社会的其他部分)实践经验后,经过研究加工发展出了实践唯物主义等诸类认识。一方面,革命党将智慧集中后,能够看见更长远的事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另一方面,革命党作为少数,对于感知现实实际的变化,不如整个多数来得敏感。当革命党识破假革命者的虚伪面目时,可能群众受骗到这种程度,以至革命党无法将群众动员起来阻止敌人的阴谋。当在那些革命党看不见的地方出现了变动的时候,例如敌人内部出现决策失误、党员不在的地方群众已经因流传的消息情绪发生变化,可能革命党因无知而落在了群众斗争的后面。
建设群众党时,首先是建设革命党。然而革命党主体的特殊性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党群的不契合。那么群众党是一个伪命题吗?并不。群众党,就是政党成为了群众的政治组织工具。群众党将群众动员起来,绝不能是靠什么行政戒令,依靠威胁排除群众于利益之外,而是依靠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具有感染力的演讲,去说服群众。“把党用起来!”党的理论成果、党的宣传工厂产品、党的组织形式,通通成为自觉的群众、自觉的无产阶级组织自己的工具。党的基层组织,难道不应就是基层群众组织自己吗?整个党,难道不应就是整个无产阶级组织自己吗?党与群都是发展的,在永久的不可避免的不契合中,两者却将不断接近契合,同样可以爆发巨大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从萌芽开始的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群众党发展的历史。党员存在于中共领导地区的各种社会机构,支部到处存在,进入权力机关的万千党员提供了广泛的力量和智慧,党的集中意志也可影响到方方面面。建国之后,中共成为执政党,让组织规模发展速度扩大了数倍,全国各地的党组织如雨后春笋出现。时过境迁,到今日,中共依然延用过去的组织方式,并拥有超过一亿的党员。然而,这种组织方式在中共身上越来越成为形式的东西。尽管中共党员依然需登记在册,且须存在于某一党的组织之中,但党组织内形成上下级的分野,基层愈来愈成为听讲话、拿方案、被评判的机器,而不再能作为基层群众思考了。并且,越是往下到了基层,党的组织越是失去党性,亦即越来越不在作为一个政党的部分思考社会的、世界的、群众的事情了,而单纯沦为工作场所的行政机关。
到此,我们大致可以理解群众党的组织存在是怎样的了。
群众党首先是革命党,以民主集中制锤炼自身,则应当有政党的中央机关。政党建立初期,往往就是有着共同的自觉的意志的人聚集起来决计协同工作,因此早期成员常是知识较多、思考较多的积极分子,并且在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下,这样的共产主义者处于这样的少数,以至于在一个工作场所内,很难找到第三个这样的人。在广大范围内,这样的人聚集起来,可以建立起中央机关,却建立不起来基层组织。所以,无产阶级政党往往先有中央机关,后有基层组织,或者说基层组织的发展离中央机关很远。不过,中央机关将为基层组织传递信息、提供后援、提供战略视野。
党支部应当由党员构成,那么建立在基层的党组织则会由基层的党员构成。工作场所是最为恰当的划分,因为工作场所是政治斗争集中发生的地方,同一工作场所的党员更能理解彼此、有效协同。工作场所不仅是指工薪劳动的场所,而且包括社会组织活动的场所。我们不仅要在工厂、公司、校园建立支部,而且要在工会、工作室建立支部。党员就是工作场所的工作者,负担起党在这一场所战略任务。
为了积聚起社会力量,真正成为一个群众党,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党支部,那么,我们相当需要增加我们党员的数量。不仅要数量多,而且要能担起干部职能。我们需要一个庞大的党员队伍,他们会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场所存在,把党需要的信息收集,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各地,把党的路线在全国执行。
基层党组织无论多小,都是一个革命党的部分,应当以一个政党的眼光看待自己。决计不能限制基层党组织只管基层的事务,而把社会层面的事务讨论变为上层、中央的特权。任何党员都要关注天下大事,关心党各方面的发展。只要是有益的、可靠的意见,每一个党员都可以不管支部从属、不管中央支部之分,对任何事务”指手画脚“。回到基层事务而言,每名党员同样应当以一个政党成员的眼光看待自己,而不是一个行政单位,要关注基层各个方面的发展,把基层的未来当作自己的责任。在这里,不容许官僚主义、惰性的存在。党员应有党性。如果党员不能以政党眼光要求自己,不参加党的生活、拒绝承担党的工作,那么离党性尽失就不远了。如此,党员就不可称为党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