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共产主义者》编辑部


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再教育与打造适宜产生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环境是无产阶级革命建设事业的重要一环。所谓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就是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深度结合、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服务的知识分子,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是革命不可或缺的力量,是科学社会主义革命家的理想形态。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精神生产资料。为了维护统治,统治阶级时常吸收被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作为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统治机构里的精英被输送至各界,在统治机构中作为统治阶级的代理人,经受训练、积累业绩、获得信任,在此基础上成为社会所承认的政治经济文化支配阶级的一员。


从被统治阶级中吸收的人物中有知识分子,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即从被统治阶级筛选岀来的知识分子)往往认为自己是自主并独立于社会集团的,但这类人在一般意义上担任着运转统治阶级的卫道士的社会功能。他们喜欢附和统治阶级知识分子所散播的精英主义,即认为哲学或智识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超出大多数人的能力。


在葛兰西看来,最大的错误是在知识分子活动的本质上去寻求区别的标准,而不是从关系的整体上去寻找。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角色分工,仅仅影响了人们组织和传播思想的方式。在我们区分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时,实际上所指的仅仅是知识分子职业范畴的直接社会功能,把各种形式的社会关系之间的认知参与排除在外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统治阶级在掌握了物质生产资料的同时,也掌握了精神生产资料。统治阶级生产的世界观是完备的,然而是有其内在冲突的;被统治阶级也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却是胚胎性的。被统治阶级在政治上和文化上都难逃被统治阶级支配的命运。甚至在革命的时候也是如此,被统治阶级的成员缺乏一种统一的解释世界的语言,他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传统知识分子——与不同阶级、不同地方的社会团体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分子——所阐发思想观念沉淀出的一种零碎物。这就是为什么统治阶级能有效抵抗群众的造反和阻止群众行使权力


历史上的革命都是经济基础改变在先,上层建筑改变在后。但社会主义革命不同,社会主义革命是先夺取政权再进行经济建设。这一原理向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表明革命的任务之一:要造就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集团,这意味着,在生产建设中,经济规划上,文化战线上,科技研究领域中,身为脑力劳动者的无产阶级作为工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社会主义建设。


无产阶级,是指不占有生产资料,在社会劳动组织中处于被组织和被剥削的地位,不占有自身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一个阶级。在现代社会里,和从前的各种社会不同,从事艺术和科学研究的,并不是剥削者本身,或者至少不是他们当中的某一阶级。现在的剥削者把这些工作交给他们雇佣的一个特殊阶级。在现代学问成了商品,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无产阶级成了学问这一商品的生产主力军。


脑力无产阶级和体力无产阶级本身不掌握生产资料,在生产关系上处于被剥削、被组织的境地,同时也完全不占有自身创造的商品,彼此间并不是一个压迫或剥削的关系。训练一个合格的脑力无产者所需要的费用的不同和必要生活资料价格的不同,造成了脑力无产阶级内部工资收入水平的不同。一部分高收入的脑力无产阶级一方面过着资产阶级式的生活,另一方面较高的收入脑力无产者,可以让他们逐渐积累起来的货币资本,被用于投资领域来分享整个社会创造岀来的剩余价值。这部分高收入的脑力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各种获利方式以及职位的晋升从而在生产关系中走到剥削压迫的位置,从此脱离无产阶级范畴,成为小资产阶级乃至资产阶级。


尽管脑力无产阶级和体力无产阶级由于彼此工作环境的不同,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产生了思想上的对抗,但除开脑力无产阶级中小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的预备队后,其在经济上与体力无产阶级并无矛盾。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主要在除开预备队的脑力无产阶级中诞生。


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有一个历史遗留观点需要被驳斥,这种观点认为无产阶级的后代就不会腐化堕落,而资产阶级的后代会一直荒淫无度。正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就是荒谬的出身论。它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主义者不是机械论者,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从青年的政治表现和他们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出发,判断青年所属的阶级。列宁是贵族出身,但他成为了一名职业革命家,他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党所发的工资;托洛茨基是富农出身,但他以撰稿为生,在窘迫的时候甚至当过战地记者。因此以出身判断人的阶级成份是催生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的种姓制度的举动。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也可以是资产阶级出身。


在现代,知识分子应该指掌握知识,受过明显超过人民群众平均水平的教育的部分劳动者。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往往受过系统的学科教育,他们的经济地位处在被剥削、被压迫的位置,使得他们保持对现存秩序的质疑,他们也与体力无产阶级一道介入阶级斗争的各个阶段。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文化上,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从事明确的文化孕育工作,他们将文化的浆液灌注到群众中,藉以缓解他们的文化饥渴。经济上,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是产业发展的规划者,资源统筹的安排者(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工人参与监督检查反馈和核算,过程透明)。在技术上,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深知旧的生产技术是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的结晶,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将在革命后,垄断企业不能依靠专利权和商业秘密维持其超额利润时,改造技术,使其成为共享的,高效率的,众人协作的技术。


在夺权前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在公共生活领域是知识生产者与传播者,主要从事创作活动,宣传并参与制定无产阶级斗争的策略,他们擅长鼓动群众,不仅要汇集所有对现状不满的情绪,还要加深他们对社会主义理念的认同,并辅助他们在博弈时实现诉求。


在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情况下,工人阶级运动没有能力建立与其敌人旗鼓相当的战略地位。这并不是说工人阶级只能听从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自上而下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不是来自天国的福音。革命意识欢迎工人阶级自发的创造能力,如工人在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下,形成各式各样的组织和机构。而是说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靠道德权威和理性讨论吸引并团结了无产阶级,他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无产阶级内部对行动的反思和推理,全部推演的成果又作为政治宣言,丰富实践的层次和范围。


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的产生原因部分来源于社会分工造成的脑体差别,但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不会拥有垄断知识生产活动的特权。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是革命组织和工人运动的理论家,在原子化的工人阶级中引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由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所引入的阶级意识将成为一道桥梁,一道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间的桥梁。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作为一种否定和局限的概念出现的。它之所以是否定的,不过是它涉及到对矛盾的存在和性质的掩盖和歪曲;它之所以是局限的,不过在它没有包含所有的错和歪曲。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存在于幻想中的彼岸世界,相反,存在于一些机构和这些机构的实践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每一套机器的物质配置中,在这些机器的实践中,实现了一种外在于它们自己的意识形态,即资产阶级国家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集团在重要的意识形态主题上的统一。


这些机器实践的对象和目标,是那些在生产和再生产中占据着社会技术分工岗位的个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通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它们的实践,存在于个人的实践当中。一方面作为社会的风俗存在;另一方面作为阶级的生活内容的想象而存在,如"自由"对无产阶级而言是丧失一切,于资产阶级而言是支配一切。


正是在这一点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参与了无产阶级的再生产。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的存在的意义,便是打断这循环的再生产进程。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深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局限性,他们不会画地为牢,不会满足于资产阶级自由派规定的范围、形式和舞台上所划出的"独立的"活动角落,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会集中注意力去进行对这个舞台本身、它的整个形式和整个外貌的改造(不受资产阶级限制),这样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的目的业己达成。工人运动会使曾经的政治性限制发生松紧变化,使可能变化为现实的条件成熟,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在工人运动的现实基础上为无产阶级探索前路。革命不仅要求我们粉碎镇压性的国家暴力机器,也要求我们改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改造它们的物质配置,赋予它新的分工内容,使其服务于革命,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是这一任务的执行者,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掘墓人。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而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将作为列车司机将火车头驶向无阶级社会的历史起点处。经过长久蛰伏后的无产阶级蓄势待发,准备着对资产阶级进行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