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者》编辑部
最近,只要聊到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国家反击的支持和对各类美国红脖子、共和党支持者的嘲讽这类话题,做自媒体的流量就不会少。抛开那些粉红自嗨的幼稚性讨论,我们能看到有大部分冷静的人在思考这次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会如何影响普通人的生活。人们的共识是,这肯定会短期打击中国经济,无论轻重;而谈到中国在实施对等关税后该如何稳住自己的经济,几个关键词就出来了:扩大内需、落实劳动法、提高劳动者待遇——经济转型。
“经济转型”四个字并不是什么新词。在十九大上中央就宣布了中国经济进入了所谓“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理解这个转型,则必须先知道所谓高速增长阶段的三十年中国神话的背景和基础是什么。
随着新中国基础建设逐渐完善,经济结构日益复杂化,缺乏工人民主和劳动者控制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出现了僵化、停滞不前的危机。这直接导致了工人阶级整体与蚕食工人国家的官僚层之间的激烈冲突。把持权力、不愿意失去特权的中共官僚层意识到,与其继续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被工人阶级清洗,不如引入资本主义、创造能制衡工人阶级的社会阶级与阶层并暂时用快速的经济发展掩盖住不平等与社会矛盾;苏联经济的衰退直至解体则是压倒他们下定决心转变政策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们于是说了,“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于是改革开放让外资进来。中国自此逐渐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经济上的“新殖民地”,在世界地位上以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商品著称。极低的报酬和极差的工作环境、极其不平等的利率、监管的缺失和几乎无限可开发的市场让中国成为了全世界资产阶级投资的处女地。这直接为中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额增长和工人阶级力量史无前例的扩张,实现了中国的现代化。
但这样也就埋下了中国统治者利益与国内外资产者和国内无产者利益的矛盾。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取得了一定经济基础后,内部罢工和群众运动的危险也烧到了眉毛。此起彼伏,国外资本主义渐渐对中共不满,尽管能用金融手段操控全球经济、以低廉的价格从中国获取商品大幅度改善国内工人阶级处境以稀释阶级矛盾,但他们手上的“硬家伙”越来越少,去工业化在欧洲和美洲由于亚洲强大竞争者的存在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后,世界帝国主义再也不能允许中国国力进一步扩张。
贸易保护主义(特朗普关税就是更为极端的形式)因此成为了主流,中国商品不仅在国外销售遇到了越来越多阻碍,关键的技术和资源也开始被“贸易伙伴”们卡住脖子动弹不得。这样的矛盾交织,迫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不能驻足于“世界工厂”,中国不能、也不可能驻足于低端生产行业。所以,“高质量发展”被提出来了,因为他们要想坚固自己的统治,必须敏锐嗅探社会的种种矛盾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扶持什么,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自己先前扶持起来的这批资产阶级儿子大部分反而开始不乐意了。那部分依靠低端加工生产出口的外贸企业,利益直接因为中共的经济转型政策和外交政策收到了严重打击。除非火上眉梢,不然资产阶级的个体永远在利益前面都先想自己而不是阶级整体,他们不考虑整体国力的发展,他们只考虑是否能方便找到客户卖出自己用中国工人阶级血汗制成的廉价工业品。这批短目的资产阶级的结局也很明了,很快一个个就在铁拳下不吱声了。
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芯片、航天等一系列非廉价劳动力无法完成的产品在中国被生产,不仅是超市货架上的商品还有机器。中国开始扩大了自己在海外的投资,搜刮起了自己的“廉价劳动力”。所谓的“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不过是向帝国主义发展的路,是从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殖民地变成一个强大帝国主义经济体的发展。
这不值得我们庆祝。帝国主义国家越来越多,或是世界更加多极化,对于无产者来说被剥削的事实是一样的。帝国主义争霸受苦的不是政客与“机智”的资本家,而是被抽走剩余价值的无产者,他们是生产的主体。就像今天的关税战,不仅是美国工人阶级需要为关税买单,中国工人阶级同理。
而这就引入了我们现在讨论的“经济转型”。最近对于这个转型的讨论不仅是有益的,可以说是相当进步的;因为它不再是从中央的文件、教科书的文字的视角去要求一个“帝国主义争霸”的转型,而是工人阶级自己开始提出,中国经济要从吸中国工人的血转型为一个工人福利制度。
所谓的高质量发展事实上已经实现了,无论是从高端制造业还是从科技上说。但是中共当时只承诺了这一部分,对另一个转型闭口不谈:什么时候我们的工人才能停止作为奴隶一般劳作?什么时候中国劳动者才能有实在的法律保障和基本的尊严?为什么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经济殖民地,成为了一个帝国主义大国,而工人阶级的相对生活水平仍然是如此赤贫?
“现在和老美贸易做不成了,东西要卖出去,那我们就要增加内需。如何增加?说白了就是要让大家手里有钱,有信心消费。现在消费低迷根本不是你多放广告就能弄好的,大家不是不想消费,是没能力消费。多少人连消费的时间都没有。”
“那内需怎么增加呢?”
“提高工人工资,减少工作时长和压力,不就好了吗?”
这就是工人阶级本能式对资产阶级和他们的经济体制不信任的表现。这个经济转型,则是资产阶级百分之一百不愿意的,中共也犹犹豫豫的。没错,这长期看可以救活中国经济;但我不想冒这个险,还是多造点阳澄湖换个法子给国外老爷卖东西吧。内需就让它“无为而治”吧,他们说。他们是不可能涨工资的,顶多给你发点零头的消费卷。
为什么?他们真的蠢吗?事实上,之所以对扩大内需天天喊但是一直没有作为,对于资产阶级和中共这个统治机器都是有原因的。对资产阶级个体,涨内需自己一份力贡献几乎微不足道,因为我给我的工人涨工资不见得他们多买我东西的钱能补回来,而且其他人涨工资他们的员工还会来买我的东西,那为什么我不静坐等着别人先亏我全赚?资产阶级内部的竞争性质导致了他们无法在这个问题上及时达成统一意见而永远都是更倾向维持现状,维持高强度剥削工人阶级、低迷内需的现状。
中国共产党难道镇压资产阶级落实这个转型不正好可以获得民意支持维持统治吗?的确,他们去落实增长内需会让工人阶级短期内更加感激他们,支持他们。但长期来,历史上工人阶级从来没有在一个改革胜利后止步于此,每次胜利的改革,不论是工资上涨还是工作条件的改善,都会激起工人阶级更大的信心,给他们意愿去自发组织起来争取进一步利益。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不是静态的堑壕战,工人阶级如果拿下了桥头堡,则必会明白一个现实:我的生活可以更好,而我的敌人已经妥协。此时,他们只会让大部队跨河向资本主义制度发动总攻。
这就是中共做梦梦到会三天睡不着的噩梦。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前,他们自己的统治地位必然会提前倒塌。为了维持这个特权,他们就像明明引入工人民主可以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还偏偏要重建资本主义一样,做出了现在的决定。
他们会维持这个策略不变吗?不。工人阶级的客观压力在这里,它的内斗最终也会有一派胜出,而哪派胜出,也都无法阻挡住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起来的脚步。现实很清楚:即使这群人最后出于压力不得不做出改革,也不会是从我们的利益出发。中国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由我们来领导。统治阶级,劳动者将不会再求你什么,会大声地、愤怒地向你通知:
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落实劳动法,提高工资水平。不然,我们就提前几年摘掉你们的皇冠,夺回你们窃取我们的财产!